復華投信表示次貸風暴距今將屆滿5年,回顧當時全球信用體系一度恐慌,大舉拋售資產、緊縮信貸並引發資金流動性危機,期間歷經美國聯準會多次出手,穩住金融資產價格,讓低迷的經濟不再惡化。

復華投信總經理 周輝啟
次貸風暴距今將屆滿5年,回顧當時全球信用體系一度恐慌,大舉拋售資產、緊縮信貸並引發資金流動性危機,期間歷經美國聯準會多次出手,穩住金融資產價格,讓低迷的經濟不再惡化。從過去歷史經驗中,我們發現儘管每次的危機議題都不同,但內在的經濟本質都不會改變,投資人應該從2008年金融風暴中學習到下述三件事:

1.相信經濟景氣及股市總是有循環變化:就像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,景氣循環是經濟世界的基本定律,而股市反映景氣也總是有循環變化。恐慌會令我們失去判斷,以為「這一次不一樣」,金融危機會無限擴大、經濟景氣會持續惡化,而在景氣谷底時忘卻了「經濟下行風險已經大幅降低,且可能將開始好轉」的認知。

2.判斷景氣循環位置,趨吉避凶:的確,我們不容易判斷未來景氣趨勢,尤其在總體環境大幅動盪的時候。但是我們可以判斷當前所處的景氣循環位置,避免在景氣高峰時過度樂觀、在景氣低谷時過度悲觀,例如在2007年景氣已出現過熱且房市景氣盛極而衰時,提高風險意識獲利出場、在2009年初各項經濟數據已經差到不能再差,同時Fed不斷推出積極寬鬆措施時,至少不要到那時候還忍痛停損。如此便能有效趨吉避凶。

3.利用資產配置及客觀評價系統,做到「別人貪婪時恐懼,別人恐懼時貪婪」:
然而人到底是情緒化的動物,認知難免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,時而過度樂觀或悲觀、時而跟隨市場一窩蜂前進。因此投資人必須建立一套可信賴的客觀評價系統,並利用資產配置觀念,根據相對風險與潛在報酬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。對機會與風險做好控管,藉由理性的判斷力,提高投資勝率,減少失敗率,做到巴菲特所說,在「別人貪婪時恐懼,別人恐懼時貪婪」的境界。

歷史上每一次資產價格泡沫都是一次財富劇烈重分配的過程,大部分人損失慘重、少部分人得以倖免,僅極少數人可以從中獲得巨大利益。其中的差別在於大部分人不瞭解金融危機的本質、不相信景氣循環與央行的政策力量,而受到自己貪婪與恐慌的情緒所左右。深刻理解2008金融風暴最大的意義在於,當未來我們面對下一次金融危機時,能成為避免遭受損失的少部分人,甚至掌握機會從中獲得鉅額財富,畢竟2008金融風暴絕不會是人類最後一次金融危機。
(本文由周輝啟口述,記者陳信升整理)

資料來源:聯合報財經觀點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復華投信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tal251304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